無人機、警用摩托車、AR眼鏡、智能人臉識別……2018年底,中國電信聯合廣東省深圳市寶安區公安分局在寶安區塘頭派出所開展“智慧派出所”應用場景試驗,打造了首個5G智慧派出所。近日,記者前往現場,探了下這個“黑科技”加持的派出所有何特別之處?
據了解,塘頭所轄區面積25.48平方公里,實際在崗民警僅46人,轄區人口12.3萬人。在警力少,治安壓力大的情況下,如何充分發揮視頻探頭作用,實現轄區盜竊警情下降成了派出所的難題。
為使轄區治安進一步好轉,塘頭派出所想到了向科技借助警力,依托先進信息網絡,與轄區各企業開展深度交流合作,將企業研發技術與基層警務實戰需求相結合。
2018年8月,塘頭派出所與一電科技合作成立深圳市首間基層一線無人機警企合作實驗室,實現無人機智能實戰應用、數字化協同作戰。目前,塘頭所已制定警用無人機巡邏航線圖,設有8條航線,強化了治安復雜區域信息的采集與警力巡查頻度,最大限度提高警務的實戰效能,擠壓違法犯罪空間。
據介紹,目前該派出所主要通過“5G+智能執法終端+高清視頻實時回傳+AI智能識別”實現警用無人機自動巡邏、警用摩托車巡邏、單兵智能執法(AR眼鏡+執法記錄儀)立體巡防,可視化應急指揮,實現科技助力警力,不斷提升警務效能,全力打造5G場景下的立體執法系統,合力共建“5G立體巡防派出所”。
人臉識別系統,幫助警察“秒辨”壞人不再是夢。
據了解,日前塘頭派出所與深圳云天勵飛技術有限公司合作,共建智能人像系統,利用全球首套動態人像識別系統-云天“深目”開展大規模人像信息采集、搜索、布控和數據挖掘,實現“億萬人臉、秒級定位”,構建基于視覺智能的全方位、立體化智慧城市安防體系。
當天,云天勵飛的工作人員向記者介紹,由他們開發的人臉識別系統跟深圳市的公安系統相結合,通過前期的人像采取,可以匹配犯罪人員的人像。
也就是說,警務人員工作現場拍攝犯罪嫌疑人的圖片,上傳到云端,就可以自動匹配人臉庫,查詢嫌疑人的個人信息,以及追蹤他們的位置。
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個過程中,5G提供了一個傳輸的工具,提高了辦事效率。而要和具體的場景結合,抓捕追蹤就是一個落地場景。
記者在現場看到,塘頭派出所的摩托車的尾箱和車竿上裝有智能車牌采集和智能人臉采集的攝像頭。據介紹,這一特別之處能有效提供民警辦事效率,這是為什么?
據了解,2018年10月塘頭派出所與恩港科技公司合作,將現有警用摩托車進行改裝,安裝智能采集車牌和人臉終端。它能隱蔽采集轄區停車場或路面的車牌信息及人臉信息,替代現有手機拍照,能大幅提高車牌信息的采集量,并實時上傳采集到的人臉信息到指揮大屏,對警方研判目標車輛的落腳點提供強有力的信息來源,并提升人像數據采集的廣度和深度。同時它也可將車輛停放在場所門口,隨時監控場所是否按照規定時間進行營業,如發現有未在2點前關門停業的,民警可在第一時間發現并到達現場進行查處。
除了有點“酷”的摩托車,記者在現場還看到了“萌萌噠”的警用巡邏機器人。據工作人員介紹,該機器人身上有6路高清攝像頭,能及時將拍攝的畫面上傳到后臺指揮系統。同時,它能實現24小時立體巡訪,有效提高了警務辦事效率。
此外,搭載AI模塊化智能可調節模組及OIS光學防抖鏡的AR智能眼鏡也是一大亮點,它可應用于人臉識別、車牌識別、移動執法和遠程指揮調度,與警用裝備直連,無線回傳數據,實現信息可視化和信息實時互通。
值得注意的是,人臉識別、AR智能眼鏡等終端的應用都是建立在5G技術的基礎之上。
據了解,深圳是中國電信集團啟動的首批5G試點城市之一。此前,中國電信深圳分公司聯合華為公司及產業鏈合作伙伴,深入挖掘垂直行業5G應用需求,通過與深圳公安局的密切業務合作,選取塘頭所為試點,開展基于下一代移動網絡的警務應用測試。
目前,電信公司已在塘頭派出所轄區安裝4個基站,計劃在明年將再完成安裝10個基站。此次試點展示的警用無人機、警用摩托車、AR眼鏡以及智能人臉識別等應用,其視頻通過5G提供的超大移動帶寬,將前端超清攝像頭拍攝的視頻畫面高質量傳輸回指揮中心,應用了移動云網融合的新概念。
中國電信深圳分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中國電信與深圳公安合作的5G立體巡防智慧警務項目,基于5G網絡高帶寬低時延的能力,實現無人機空中巡航、摩托車沿路巡邏、AR眼鏡精確抓捕的立體巡防模式,進一步提升“智慧警務”應用,為公安提高了社區公共安全監管水平。
來源:中國安防
組委會聯系方式:
電話:028-85253110